咨询热线

0793-2616553

江西省残疾人康复协会会员单位
上饶市残联“抢救性”康复协议机构
广丰区医保定点报销医院
上饶市残联孤独症康复类五星级机构
广丰区民政局AAA级社会组织

康复一人,幸福一家

Return to family,Integrate into life

成人康复TEAM

疼痛康复

Pain Rehabilitation

一、 定义

1、疼痛  

痛感是躯体感觉、情绪、认知以及其他因素相关的一种主观感受。1979年,国际疼痛协会将之重新定义为:痛是由于真正潜在组织损伤而引起的或用损伤来描述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

2、急性疼痛与慢性疼痛  

国际疼痛协会定义急性疼痛为产生并能持续较短的疼痛,常与明确的损伤和疾病有关。临床常见的急性痛包括术后痛、创伤后痛、分娩痛、急性带状疱疹痛、心绞痛、肾绞痛以及ICU中的疼痛。慢性疼痛是指维持较长时间,一般大于三个月,常在损伤愈合后仍持续存在。

3、病因

(1)中枢性:丘脑综合征、幻肢痛等。

(2)外周性 :

   内脏痛:冠心病、肾结石、胆结石、消化性溃疡等。

   躯体痛:a.深部痛:肌肉、骨、关节,结缔组织的痛等;b浅部痛:皮肤疼痛。

(3)心因性:癔症性痛、精神病痛等。

二、 临床表现

1、急性疼痛:分为躯体痛、内脏痛和神经病理性疼痛。躯体性疼痛和内脏疼痛与明确的损伤和疾病有关。神经病理性疼痛临床表现:有明确的损伤史,但无损伤区可出现疼痛。疼痛伴随感觉缺失,阵发或自发性疼痛。痛觉过敏,表现为非疼痛刺激引起的疼痛,疼痛刺激引起更强的疼痛。异常感觉,如“蚁走感”。疼痛累加,反复刺激可使疼痛强度增强。不同于伤害性刺激的感觉,如烧灼样、刀割样。Tinel征。阿片治疗效果不佳。

2、慢性疼痛:主要表现为三联征:疼痛、睡眠与情绪。慢性持续反复的疼痛,可影响患者的睡眠,改变患者的情绪,特别表现为焦虑和抑郁,同时对疼痛的害怕引起行为的改变,使患者的生活活动能力降低,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三、 康复治疗

1、 物理治疗

(1) 电刺激镇痛   

电刺激的强度一般感觉阈,有舒适感,但无疼痛和明显肌肉收缩。

a、经皮神经刺激:应用特定频率、特定波宽的低频脉冲电流作用于体表刺激感觉神经达到镇痛的治疗方法。治疗时将两个电极对置或并置于通点、穴位、运动点、神经走行部位或神经节段。根据治疗需要选择电流频率、波宽、治疗时间。一般20~60分钟,每日1~3次,可较长时期连续治疗。适应症包括术后伤口痛、神经痛、扭挫伤、肌痛、关节痛、头痛、截肢后残端痛、幻痛、分娩宫缩痛、癌痛等。禁忌症包括置有心脏起搏器、颈动脉窦部位,孕妇下腹部与腰部。认知障碍者不得自己使用本仪器。

b、经皮脊髓电刺激:近年发展的一种新方法,将电极安放在相应脊髓的外部进行刺激,使用高频率、短时间电流刺激,使上行神经传导径路达到饱和,难以感觉疼痛。用TSE短时间刺激可以产生较长时间的止痛效应。

c、脊髓刺激:用导管针经皮或椎板切除术时在相应脊髓节段的硬膜外间隙安置电极,导线引出体外。硬膜外弱电流可以兴奋后索粗神经纤维,抑制痛觉传入而达到止痛。脊髓刺激疗法对血管性疼痛尤其有效。

d、深部脑刺激:通过神经外科手术,将电极置入脑部,电刺激垂体,治疗顽固性疼痛。

e、其他治疗:如间动电、干扰电、感应电、音频电、正弦调制及脉冲调制中频电等,都有较好的止痛效果。超短波、微波以及药物离子导入也有不同程度的止痛作用。

(2)热疗和冷疗

a、热疗:热疗可以提高痛阈,也可以使肌梭兴奋性下降,导致肌肉放松,而减少肌肉痉挛;热可产生血管扩张,增加血液循环,降低患部充血,促进炎症吸收;皮肤温度感受器受到刺激,可以抑制疼痛反射,如电热垫、电光裕、热水袋、热水浸泡、热水浴、热敷或蜡浴等。深部透热、超声,可作用机体深部组织如关节、韧带和骨骼。肌肉,关节和软组织病变所致的疼痛,热疗可以产生很好的治疗反应。退行性关节病变或椎间盘病变所致腰痛、痛性关节炎和肌筋膜炎等骨骼肌肉疾患,热疗都有效;胃肠道和泌尿道平滑肌痉挛,行深部热疗非常有效。

b、冷疗:冷可以降低肌张力,减慢肌肉内神经传导速度,从而减轻原发骨关节病变所致的肌肉痉挛。损伤(不严重的)初期(48 个小时内)使用冷疗,能减轻疼痛,预防和减少出血与肿胀;手术后,尤其是骨科手术后应用冷疗有助于止痛。头痛、牙痛、轻度烫伤、早期外上髁炎都可以应用冷疗。也可以通过外科手术进行直接神经冷冻阻滞,或痛性骨结构进行冷冻止痛。有一些严重疼痛病症,热疗和冷疗可交替使用,比单用一种治疗效果更好。另一些病症可能只对一种疗法有特殊的治疗反应,如类风湿关节炎对冷疗效果很好,而用热疗却会使病情加重;相反,大多数其他的疼痛僵硬性关节炎用热疗可以使症状改善,但用冷疗却会使症状加重。

(3)运动疗法:肌肉规律性运动能激活抑制疼痛的β-内啡肽系统,可以减轻疼痛。有针对性的运动可以提高肌肉的力量,加强关节的稳定性,防治疼痛的发生。

2、神经阻滞疗法   

直接在末梢的神经干、丛,脑脊神经根、交感神经节等神经组织内或附近注入药物或给予物理刺激而阻断神经功能传导称为神经阻滞。神经阻滞疗法的机制是通过阻断痛觉的神经传导通路、阻断疼痛的恶性循环、改善血液循环、抗炎等达到镇痛目的。神经阻滞疗法镇痛效果可靠、治疗范围及时效可选择性强、不良反应相对小。疗效与操作技术关系密切,因此要求操作技术相对较高。注射的部位应根据不同病症的性质而定,有周围神经、中枢神经和自主神经,常用的是周围神经。

(1)经皮用药:用稀释局麻药在疼痛部位周围的真皮和皮下组织浸润,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对亚急性期效果更佳。常用局麻药有普鲁卡因、利多卡因、丙胺卡因和丁哌卡因。

(2)扳机点注射:许多肌筋膜痛都有“扳机点.”。扳机点位于肌腹中,一般比较表浅,甚至只在真皮层,很少位于深部组织。扳机点有好发部位,但任何肌肉内都可以形成痛点而引起疼痛和肌肉痉挛。扳机点一般并不固定,也不同于运动点。可采用局麻药如0.25%丁哌卡因1~5ml。注射后,可以进行肌肉的主被动牵伸。如果疼痛严重或持续时间很长,可以在注射前先给予15分钟的热疗或手法按摩。

(3)腱鞘内注射:将药物注入腱鞘内,有消炎,松解粘连,缓解疼痛的作用,常用于手指屈肌腱鞘炎和腱鞘囊肿等病症。

(4)关节内注射:将药物注入关节内,治疗关节炎疼痛或增加膝关节滑液的分泌,从而减少关节运动时疼痛。

(5)椎管内硬膜外封闭:将药物注入椎管内膜外腔中,可以消肿,减轻炎症反应,解除对神经根的压迫,使疼痛缓解,常用于腰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症等。

(6)神经根封闭:神经根注射药物以缓解由神经根受压产生的疼痛。

(7)脊柱鞘内给药:可以通过鞘内给药到达脑脊液,也可以通过硬膜外给药。常用阿片类药。小剂量即可以产生深部止痛,无常见的抑郁、便秘等全身用药的不良反应。应用这种方法既可以减轻疼痛,又不会阻滞神经通路,但停止用药后,疼痛可复发。

(8)神经破坏因子:应用药物对神经阻滞可以破坏神经轴索,主要有酚和酒精。50%~99%的酒精可以破坏轴索和鞘膜,产生长期止痛效果,可用于肋间神经封闭或腹腔神经丛封闭、三叉神经痛。

3、其他治疗方法

(1)放松法;

(2)针灸、推拿和按摩;

(3)健康教育;

(4)手术;

(5)锻炼和健身;

(6)睡眠;

(7)身体支持和支具的应用。